对任何人而言,喝水时间和数量都很重要,老年人尤其如此。在三餐的间隙,都可以补充水分,喝水的数量建议一次性喝水别太多,因为老年人的脏器衰老,多喝水会加重脏器的负担,反而对健康不利。以下罗列出老年人喝水时间表,以便参考,当然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,无论如何,喝水应以科学、合理为原则:


1)起床后


在这个时段,可适量多饮些水(约200 ml),如有习惯性便秘,每天起床后宜喝蜂蜜水,以补偿夜间水分的消耗,预防高血压、脑溢血、脑血栓的形成,避免发生心肌梗塞和中风之类的危险,还可促进排便。


2)三餐前约一个小时


餐前约1小时空腹喝水,摄入的水分可快速补充到全身组织细胞,满足对水的需要,以保证分泌足够的消化液,来促进食欲,帮助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。


3)上、下午的间隙


对于老年人而言,上、下午的间隙适量喝水,可以补充流汗、呼吸及经尿排出的水分,而且体内代谢废物也可及时排出。此外,还可以经常喝一些含水多且补身的汤饮(绿豆汤、银耳羹、熬梨汁)等,或者可口且含水丰富的饮品。


4)晚上睡前一~二个小时


晚上睡觉前一~二个小时饮水,也可以饮用不含糖分的脱脂的牛奶,可以冲淡血液,加快血液循环,并促进睡眠。


5)夜间喝一杯水

54c3b1800a396872aed6d51bc3ba907f.png!mfit_w2048_h2048_jpg.jpg

晚上睡觉之前,最好用可保温的水杯装一杯水,以便夜间口渴时喝。夜间喝水应是给予老年人特别的”眷顾”,这是由于,老年人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某些心血管疾病,如动脉粥样硬化等,血液粘稠度也较高。据测定,夜间喝水(200~250ml白开水)的老年人,比夜间不喝水的老年人的血液浓度明显降要低。也有统计表明,脑血栓的形成绝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时才发现的,而猝发时间多发生在半夜。由此可见,老年人在夜间喝水,是非常必要的。